米乐米627年专注于自动化灌装生产线一站式解决方案

食品、日化、医疗及汽车用品行业 欢迎来样试机

13044263005

7*24小时服务电话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实现企业生产智能化 - 连续化 - 高效化——

首页 > 应用案例 > 视频案例

开滦集团李昌江:用眼睛拍“X光片”的“拆装大王”(图)

时间: 2024-09-05 18:43:25 作者: 米乐米6

  井下作业,采煤机的正常运转决定着整个流水线,如果出现故障,井下工人将会全部停工,企业既定产量没办法完成,企业损失将没有办法挽回,维护采煤机正常运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采煤机中电气故障一般不太直观,且故障率较高,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强,师傅的“功底”需要格外深厚。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的李昌江作为井下检修队电工组的一员,肩负着让流水线正常运作的重担。只要需要,不分昼夜,他总能在第一时间感到现场,争分夺秒,将损失降到最低。几千条的电线,数不清的零件,烂熟于他的心里,工友人都赞叹他有一双自带“X光片”的眼睛,几乎所有故障都能完美解决。

  几千条电线日,记者在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机电设备中心井下检修队见到了李昌江,一脸朴实,略带羞涩,带着机油味的工作服,让人一眼就看出他从工作岗位上下来。与记者想象中不同,李昌江的工作并没有“高大上”的场地。一个简单随处能够正常的看到锈迹的厂房,成百上千个冷冰冰的机械零件,一捆捆缠满黑色胶皮的电线,可这些场景,激发了李昌江无限的激情,无数个昼夜他将自己的热情献给了这里。

  从小就酷爱拆装和电器有关的东西,让李昌江和采煤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他跟着师傅们学手艺,“在井上,我们都会把采煤机的外围盖都打开,让部件都露出来,然后把零件都记下来,几天都线组,每一根是干嘛的都要知道。”为了能记得更清楚,李昌江把每个线都记在本子,“每部采煤机都有图纸,我就用心去看,不光是记线路,每个内部部件的原理我都得查清楚才安心。即使是不归井上负责的维修内容,我也愿意去钻研一下。”

  现场,李昌江指了指身边不远处一台黑乎乎、油腻腻的机器和记者说,采煤结束时,采煤机都要接受大修,而他所在的电工组负责修理电控箱。每次,他都要用抹布、小铲、螺丝刀等工具把电控箱沾染的污渍清洗整理干净,之后拆下所有部件,分别试验之后重新组装。“有的部件特别细小,必须收好了,不然很容易弄丢。”

  “井上一般对采煤机每个月检查1到2次,保证触煤过程中机器正常运作。”李昌江称,每年产量数值是公司提前定好的,一旦采煤机停止作业时间比较久,整个企业都会受一定的影响,影响时间长了,有可能一年都得追产量,而且还很困难。“采煤机坏了,但其他机器仍在运转,但每天机器的运转量是有限度的,所以即使采煤机修好了,想要补上生产量也是十分艰难的。”

  在采煤时,采煤机的电器故障率比较高,生产的重任有一部分就压到了修东西的人的身上,李昌江自然知道责任重大,总是想尽办法缩短维修时间。2014年8月份,李昌江负责的采煤机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系统改造。“在Y254工作面收尾阶段,采煤机机组突然不能行走,本来一周就可以结束的工作停止了,大家都十分着急。”李昌江回忆到,整整一周的时间,他和同事们都在找问题,查原因。“生产厂商也来了,最后他们说机器必须换2个原件,而且还要返回原厂换。”

  “当时一个零件就要四五十万的费用,而且回原厂浪费太多时间了。已经停了一周工作,不能在这样下去了。”李昌江称,矿里上下都十分焦急,当时他脑袋里想过很多解决办法,可都没成功。“后来我灵机一动,决定将另外一套控制管理系统按到机器上,没想到还真成了。”李昌江所说的控制管理系统,不是常人所说的按个软件那么简单,机器上所有的电线、零部件都要完美对接才行,“为了看清楚细节,我们打着手机电筒,一根根的弄,在井上安装、实验成功后才下的井,幸运地是这样的解决方法奏效了。”

  参加工作20年来,李昌江始终是大家眼里的专家,他的技术水平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逐步的提升。公司使用的采煤机不断更新换代,部件也由不到10个增加到30多个,电气部分占的比例也慢慢变得大。最初几年,李昌江只凭记忆就能把每个部件吃透。后来,每当公司引进更为复杂的新型采煤机,他都要在通读说明书之后把机器拆卸,把每个部件画下来,注明名称、位置、功能,精确到每个线柱,之后再把机器重新组装。

  如今,李昌江既要负责井上工作,更要负责井下机器的维修。“其实井下维修困难更大,一般都是突发事件,根本不能提前知道哪坏了,必须在现场查看。”李昌江感慨到,井下环境本就艰苦,机器坏掉后,整个工作都要停,时间紧迫,容不得人慢慢考虑。“若不是对机器有了解,根本下不了井。谁在井下维修,压力都会很大。领导有时就在身边,调度室也会一遍遍打电话询问进展,三四十号兄弟等着我开工,咱必须得把活干好。”

  如果遇到井下维修,有时维修人员会有人接班来修,但李昌江基本不会让同事再下来。“遇到难度大的,难免过了上班时间,但要是等另外的人再来修,可能会费点时间重新查看,不如我坚持弄完。既然来了就得处理好,调试好后我才能放心上井。”从事维修工作以来,李昌江的维修速度在岗位上数一数二,“时间就是金钱,不能让工友们等着急,技术掌握熟练点,就能多挽回损失,占用点自己时间没什么。”

  每天面对厚厚的油渍、无数的线路、突然的问题和未知的危险,李昌江从未想过退缩。“我还挺喜欢这份工作的,从来就没想过要换岗,分配啥我就干啥。每次看见满是油垢、煤尘的采煤机在我的手里焕然一新,都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成就感。也许在别人眼里,机器是冷冰冰的,但对我来说它就像是我的老伙计一样,特别熟悉。”李昌江笑着说,为此他愿意24小时听命,即使是半夜也随叫随到;他愿意加班到深夜,不修好机器不罢休;他也愿意把时间分给机器,熟悉它的每个构造。“我就是喜欢尝试没尝试过的事物,享受完全投入的感觉。”

  如今,李昌江作为班组组长,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每个机器一整套部件都要看透,站在同一台机器面前,其他人或许只看见机器的外表,而李昌江看到的却是机器的“X光片”,任意的毛病都逃不出他的“法眼”。“现在,组里年轻人比较多,这是好事。不过,因为年轻,业务水平不是特别强,将来,我想让他们能够多学习,都能够独立下井工作。”